阿根廷地標建筑之旅!
不知不覺為期一個月的世界杯已經落下了帷幕,阿根廷隊在隊長梅西的率領下艱難取勝,以加時賽7:5的比分打敗對手法國隊,圓夢卡塔爾,阿根廷時隔36年再次捧起了大力神杯,再一次向世界證明了它的足球實力。
提起阿根廷,浮現在大家腦海中的首先是他們的足球王子梅西,其次是它的紅酒,除此之外建筑也是阿根廷的一張名片,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們前來游覽。今天我們也隨著這場暢快淋漓的球賽,一起來了解一下阿根廷這個神秘的國家有哪些地標性建筑吧!
一、布宜諾斯艾利斯方尖碑(Obelisco de Buenos Aires)
布宜諾斯艾利斯(Buenos Aires)是阿根廷的首都和最大城市,華人常簡稱為布宜諾斯,方尖碑則是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地標建筑。它位于科連特斯大道與七九大道交匯處的共和國廣場,1936年5月23日為慶祝布宜諾斯艾利斯建城400周年而剪彩落成。布宜諾斯艾利斯方尖碑的建造僅用了31天!負責建造的是德國西門子集團旗下的著名建筑公司Siemens-Bau-Union,當時的工程共花費了約20萬阿根廷比索。
整個方尖碑的建造耗費人力150余人,總計使用了680立方米的混凝土和1,360平方米的奧蘭白石(Olaen white stone,一種石料)。碑高67.5米,其基座面積為49平方米。
雖然人們起初反對這個工程的實施,但現在它已成為布市不可替代的標志。布宜諾斯艾利斯方尖碑醒目地矗立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市中心,迎接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布宜諾斯艾利斯方尖碑原為白色,2005年11月1日完成修復,涂上了“巴黎石”色調的涂料。
布宜諾斯艾利斯是阿根廷社會發展的重要舞臺。在過去幾十年里,無論是在人們最幸福的時刻,還是在人們表達訴求的時刻,方尖碑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從視覺上來看,方尖碑甚至要比它的實際“年齡”更古老一些,有一種歷史的厚重感,像一位老者靜靜佇立在城市中央,俯瞰著城市發生的一切。
二、科隆大劇院(Teatro Colón)
科隆大劇院是著名劇院,又叫哥倫布大劇院,位于布宜諾斯艾利斯鬧市中心,也是位于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七月九日大街廣場上的著名劇院,更是座典型的文藝復興式的龐然大物,是僅次于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和米蘭拉斯卡拉劇院的世界第三大歌劇院。
科隆大劇院在街頭濃密的月桂樹的掩映下,顯現出了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的建筑風格、德國建筑的宏偉堅固和法國建筑的裝飾優美。這是由于1889年,建筑師弗朗西斯科·坦布里尼(Francesco Tamburini)和他的學生維托里奧·米諾(Vittorio Meano)將該劇院設計為一個意大利風格的劇院,其規模和設施都與歐洲的劇院相匹配。然而,由于財政困難、無休止的選址爭論等原因導致該項目隨后被推遲。直到1908年,在比利時建筑師胡里奧·多馬爾(Julio Dormal)的指導下該劇院才正式完工。他在結構上做了一些改變,在裝飾上選擇了法式風格,在外墻的浮雕及雕塑上采用了意大利著名雕塑家路易吉·特林切羅(Luigi Trinchero)的作品。
從正門進入,高大的前廊,廊柱,門檻,墻面,臺階,扶欄,全部是雕刻精美的大理石。走進劇院,大理石走廊里無數根圓柱宛如一尊尊雕像,耀眼的金箔鍍滿整個大廳,一排排晶瑩透亮的棱形吊燈,把屋子映照得一片輝煌。
進入禮堂主廳,四壁金光燦燦,腳下鋪著紅色天鵝絨地毯,透出一派奢華。除了有能容納2500名觀眾的觀眾席外,還有1000個站位。劇場大廳呈馬蹄形,面積7050 平方米,并圍繞著7 層包廂,擁有觀眾座位3200 個,單是正廳前排就有632個座位。廳內設有世界最大的舞臺,長35.25 米,深34.5 米。
紅色的天鵝絨帷幕繡滿了典雅的圖案。大廳的穹頂還裝飾著阿根廷著名畫家勞爾·索爾迪(Raúl Soldi)畫的51幅音樂舞蹈題材的繪畫。在靠近天花板的墻上,題滿了曾在這里演出過的各國著名樂隊和世界名劇的名稱。
劇場內還有觀眾休息廳、藝術家休息廳、會議廳、宴會廳、排練場、練功室和交響樂團演奏廳等。每個廳里都有著名音樂家、作曲家、樂隊指揮的塑像,走廊上則懸掛著令人目不暇接的名劇劇照、名畫和其它藝術品。
其實現在的科隆大劇院已經經歷了三年的翻新修繕,同時于2011年擴建了一個總面積6萬平方米的露天大舞臺,總計耗費約1億美元。
三、阿根廷國會大廈(Palace of the Argentine National Congress)
阿根廷國會大廈位于國會廣場西端,是一座意大利學院派建筑,大廈于1887年至1906年建成,投資約600萬美元。大廈主體有4層,以白色大理石裝飾墻面,帶雕飾的希臘式立柱環繞整個建筑。大廈正中高高聳起一座穹頂塔樓,塔身半腰處,一輛青銅四架馬車凌空欲飛,最高處是直徑20米的青銅穹頂。建筑的氣勢與精美,絲毫不輸于華盛頓的國會大廈,被譽為最美國會大廈之一!
大廈前屹立著氣勢宏偉、造型別致精美的兩會紀念碑。紀念碑底座是一個寬闊的花崗巖平臺,四個角上雄踞著展翅欲飛的銅塑雄鷹,紀念碑頂上站立著一尊代表共和國的婦女銅像,她右手持象征勝利的月桂枝,左手扶犁代表勞動,腳下踏著一條毒蛇,表示懲戒邪惡。紀念碑的中部兩側,各有一個婦女雕像,一個高舉掙斷了的鐵鏈,象征1813年大會;另一手拿國旗、國徽,象征1816年議會。
花崗巖的水池周圍,有一組生動的銅雕。一個男青年腰圍飄逸的布裙,象征著奔流的拉普拉塔河水,他身邊兩位捧罐倒水的婦女則代表拉普拉塔河的兩個支流,在他們前面的四匹駿馬好似從水中騰躍而起,馬口也是噴泉的出水口。此外還有造型逼真的蜥蜴、水蛇等拉普拉塔河流域的動物。音樂聲起,水柱騰空,隨著節拍搖弋起舞。夜晚配以變幻的燈光,場面更加迷人。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只是阿根廷古典建筑的冰山一角。其實還有很多風格迥異的建筑,比如阿根廷總統府、布宜諾斯艾利斯大教堂、盧漢圣母院、巴洛羅宮等,有機會的話,大家可以去親身感受一下這些古典之美!